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手機導覽

各種觀測網介紹


地震速報系統

 
地震速報系統圖

由地震減災的觀點而言,地震速報與預警是降低大地震損失的重要方法。地震速報系統的功能為:在地震發生後一分鐘至數十分鐘內提供地震資訊以加速救災反應;地震預警系統的功能為:於地震發生後在破壞性的地震波來襲之前的數秒至數十秒內提出警告,這警告將可以直接用於生命財產的搶救。這些資訊對於都會區的地震防救災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近年來中央氣象署裝置了即時強震觀測網從事有感地震之觀測工作,為了使此觀測網發揮其最大用途,遂以此觀測網為基礎建立了強震速報系統並從事強震預警系統之相關研究。

強震速報系統涵蓋一個有效率的地震自動定位系統,得以在地震發生後1分鐘內決定出正確率在一定水準以上的震源位置及規模等參數之地震消息;同時為了發揮系統的最大的效益,結合電子郵件(E-Mail)、全球資訊網(WWW)、電話語音(Phone)、群組傳真(FAX)、行動電話簡訊(Mobil Phone SMS)及公共電視頻道(Public TV)等數種發送地震消息的管道,使得本系統從訊號的接收到最後消息的發佈完全自動化。因此,隨著軟硬體的進步,地震預警在臺灣將可以逐步實現。

 

 

地震資訊傳播管道

 

強震速報系統在訊號處理方面,採用兩套並行的作業系統,一為連續記錄方式,將每分鐘之地動訊號記錄成1個檔案,由電腦程式進行訊號判讀,若符合觸發條件,則由作業人員加以處理;第二套作業系統則採觸發記錄方式,此系統為完全自動作業,當地動訊號達觸發標準,系統會將其記錄成檔案,由另一部個人電腦進行判讀,若為地震觸發,則進行定位工作,並將地震位置、規模大小等定位結果及各地震度以圖文方式列印;同時將資料送至通信系統及網際網路對外發布。

運用區域性小觀測網可有效的縮短地震反應時間,因此強震速報觀測網未來的發展將採幾個區域性小網,與已運行的整體性大觀測網同時作業,透過網路的運用,由1臺電腦為管理員,同時監視這幾個大小觀測網,當地震發生後由觀測網管理員,在第一時間選擇最佳的結果,將消息發布。例如:發生於花蓮地區之地震,花蓮地區的區域性小網會最先計算出結果,若地震發生於其觀測網內,其結果應有良好的控制,觀測網管理員即可將其結果發布;若地震發生於外海,區域性小網可能因測站分布空餘夾角過大,而無法得到較佳的結果。因此,須以整體性觀測網之結果發布,因為其測站分布之涵蓋面積較區域性觀測網大、而且空餘角度較小,可以得到較好的定位控制。

區域性小觀測網圖

觀測網管理員的主要功能即在控制消息發布之品質。就震度之觀測而言,地震後30秒並無法完整的觀測到臺灣各地震度,因為剪力波尚未傳遞至所有測站。因此,較佳的發布方法可採兩段式,首先於地震發生後約30秒的時間,先發出震源參數之結果(區域性小網);其次再於一分鐘後發出震度之消息,並更新較佳的震源參數之結果(整體性大網)。

再以花蓮地區發生的地震為例,剪力波傳遞至臺北地區需要30秒,花蓮子網在地震發生後20秒內即可決定出震源參數,將為臺北地區帶來至少10秒的預警時間,這些時間將可以有效地運用於緊急減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