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手機導覽

地震百問


86. 中央氣象署強震即時警報對外通報的方式與管道,目前有哪幾種?未來發展的規劃為何?

       中央氣象署強震即時警報目前的地震測報效能為:當臺灣島內或是近岸地區發生規模4.5以上,且預估震度達3級以上地震時,約可在地震發生後10至20秒,快速測得初步震央資訊,包括發震時間、位置、震源深度與規模大小等。透過各式通訊科技快速通報、結合經驗公式演算,有效推算各地之預估震度與破壞性S波到時,提供各全國各地接收者來進行強震之緊急應變與設備自動控制,以有效達到防震減災的目標。

由於強震即時警報之時效僅有數秒至數10秒,即時快速通報技術的投入相對重要。目前氣象署對外通報強震即時警報的方式與管道,包括氣象署直接通報,以及與外部單位合作兩種模式,主要如下:

一、中央氣象署地震速報訊息通報軟體

 1.通報方式:由氣象署伺服器發布警報,透過網際網路推播至各單位安裝之接收軟體,再由現地電腦演算當地預估震度與破壞性S波到時,如達到接收端設定之震度門檻,立即以影音告警,並可由接收單位設計開發應用來連動設備,例如廣播系統等。可提供當地之緊急應變。

2.預警時效:約在地震發生後20秒內完成通報與告警。

3.警報門檻:由各接收端自行設定當地之震度門檻。

4.應用限制:如接收單位並未開發應用或廣播設備等之介接連動,僅單一電腦設備發出影音告警,效益有限。

5.推動現況:目前主要接收單位包括全國高中、國中、小學校園、消防與軍方救災單位等公部門。惟僅利用氣象署伺服器提供服務,硬體與網路資源有一定限制,目前約可提供數千接收端連線,無法全面廣泛的通報。

6.未來規劃:將持續擴大重要交通等基礎建設單位之接收,惟仍須各單位自行開發應用。同時推動各重要單位之轉發機制,當接收到氣象署發出之預警後,利用各自專屬網路與設備快速轉發,將可有效擴大接收層面與數量。

中央氣象署地震速報訊息通報軟體

二、災防告警細胞廣播系統(PWS)

1.通報方式:由氣象署直接演算全國各地之預估震度與破壞性S波到達時間,並依據警報門檻綜整資訊後,透過網路發送至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NCDR;NCDR彙整資訊轉換格式後,發送至國內各大電信業者(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整合),啟動特定警報地區之基地台,發布警報廣播。

2.預警時效:由於包括測報時效、網路通訊以及跨單位之資訊整合傳遞,約在地震發生後20多秒內,基地台覆蓋範圍內(以縣市為區域範圍)、符合CBS通訊規範之手機將可強制收到文字與聲響告警。

3.警報門檻:地震規模5.0以上,且縣市預估震度達4級以上,針對前述地區發布手機廣播。

4.應用限制:僅可提供固定之有限文字告警,無預估震度與破壞性S波到時等接收現地資訊,且僅可供個人避難使用,目前尚無法進行加值自動控制等應用。

5.推動現況:由於目前國內之3G/4G無線通訊環境仍持續推動中,普遍仍有不少手機尚未符合相關技術規範,且各電信業者之技術、不同廠牌型號之手機反應不一。

6.未來規劃:有待電信業者與手機供應商持續整合,逐漸強化各業者之軟硬體設備,同時將國內民眾之手機升級或是汰舊,以全面符合CBS規範。

災防告警細胞廣播系統

三、電視台畫面插播

1.通報方式:由氣象署直接演算全國各地之預估震度與破壞性S波到時、並依據警報門檻綜整資訊後,透過網路發送電視台業者,由各電視台業者立即彙整資訊、啟動設備,將重要圖文資訊插播至播放中的節目畫面。

2.預警時效:約在地震發生後20至30秒內完成電視節目之插播,將預警資訊公告於進行中節目畫面。

3.警報門檻:地震規模5.0以上,且任一縣市預估震度達3級以上。

4.應用限制:僅可提供固定圖文資訊給正在觀賞特定頻道、節目的觀眾,若是非收播時段或不再看電視,無法接收資訊,且無法連動其他自動控制等設備。

5.技術弱點:必須由各接收電視台開發專屬之軟體,並投資硬體設備。

6.現況與未來規劃:目前氣象署已與東森電視台完成合作協議書(MOU)的簽訂並於2016(民國105)年8月底正式上線,持續有多家電視業者來局洽談合作技術細節等,未來將有效整合通報相關之模式與技術規格。

電視台畫面插播

四、與民間業者合作

1.合作方式:氣象署與民間有意願、具備最新通訊或是自動控制技術能力的業者或單位洽談合作,經簽署合作契約後,由氣象署進行相關技術移轉,以利民間業者推動預警資訊轉發、自動控制應用開發等,來有效提供客製化服務予更多接收單位。

2.推動現況:截至2021(民國110)年9月計與15家民間業者或其他單位簽署合作契約,推動的應用包括:

(1)預警資訊轉發,例如網際網路、無線網路、手機APP。

(2)現地型預警之整合應用,主要由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以及臺灣大學地質系推動。

(3)現地應用設備之介接,例如校園廣播設備與其他警示系統之介接連動等。

3.未來規劃:

(1)每年持續辦理「合作推動地震資訊傳遞服務成果交流會」,邀集相關廠商與預警需求單位,就推動強震即時警報之現況、科技運用、服務層面與未來規劃等進行交流,期待集思廣益、甚至跨域合作,來日益完備國內防災產業之規模。

(2)目前的手機無線網路雖可有效提供便捷的資訊接收,但由於網路穩定性、手持式裝置之硬體效能、無線推播技術、應用軟體開發等因素,目前APP之接收效率與穩定性仍有待改進。期待未來將有更穩定、快速之通訊科技發展與投入。

(3)預警資訊之大量快速傳遞,僅可提供接收單位或民眾個人之訊息獲知,相關的應變規劃與教育訓練必須同步推動。

(4)除了提供緊急應變與避難之外,強震即時警報的最大效益在於重要設備的臨震自動控制,例如交通建設減速或停止、電力瓦斯管線的中止或遮斷、電梯設備控制、高科技廠房、機密醫療設備等應用。相關之應用有賴民間業者、相關轉發、接收與應用單位依據需求投入資源來共同努力,方可有效達到防震減災的目標。